刘松故事 分类

《北京晚报》-我会站起来

时间 : 2021-05-30 19:20:31

北京晚报 记者:杨威 通讯员:史占清


对于一个17岁的男孩来说,不能享受追逐欢跳的快乐,甚至根本不能站立行走,这实在太残酷了。然而患高位截瘫已10年的17岁少年刘松却说:"我不抱怨,命运赋予每一个人的机会都一样多,就看你如何去把握。"


走进刘松略显拥挤凌乱的家, 墙上挂的几幅油画引人注目,这些都是刘松的作品。"五彩的底色代表幸福的童年,绿色的藤条象征顽强的生命力,眼睛表达的心灵的声音……"听着眼前这个苍白 虚弱的少年讲解他的画,记者心头升腾起淡淡的迷雾:"刘松还是个孩子,为何他头脑中思索的尽是这样一些话题呢?"


刘松说自己的童年是健康快乐 的,那时的他经常上房、爬树,惹得妈妈整天担惊受怕。就在小刘松无忧无虑的笑声中,噩运突然降临,让刘松一家措手不及:"我清楚地记得,那是我6岁半时的 一个下午,在托儿所……"老师递给小刘松一本书,可他的手却不听使唤,紧接着整个人都瘫软了,倒在地上。刘松的妈妈闻讯赶来,抱着儿子跑到医院,却查不出 毛病。当晚,刘松发起了低烧,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,大小便失禁……第二天一早,妈妈抱着刘松到一家大医院检查,被确诊为急性脊髓炎,从此,刘松就再也没能 站起来。


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,母亲田光华从工厂"内退"了下来,生活重负全部落到了在铁路后勤部门工作的父亲刘文华身上。此后,在艰涩中跋涉的刘松一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就是带他看病。能试的办法都试了,刘松的病情却丝毫不见起色。


转眼间,刘松已经12岁了。 一天,他对妈妈述说了希望上学读书的想法,妈妈很支持他,并开始为此四处奔波。在宣武区残联、区教育局及椿树办事处的帮助下,刘松成了椿树小学3年级的" 新生",课堂间男同学推他去厕所,放学后女同学帮他补功课,刘松在集体中找到了久违的欢乐,而且很快就加入了少先队。


1995年底,刘松为了保住 双腿接受了抻筋手术,术后患了褥疮。几个月后,他因褥疮恶化不得不再次住院植皮。植皮手术前,刘松恳求医生:"别用麻药,我怕伤脑子,我还得上学呢!"医 生遵从了刘松的意见。术后,医生欲给刘松用进口的消炎止痛药,当刘松得知这种药很贵,而且是自费药时,这个手术时都没掉泪的孩子急哭了:"用一般的药吧, 别让妈妈花那么多钱!"作为母亲,站在一旁的田华光心如刀绞,她激动地对医生说:"请用最好的药,这孩子不能再受委屈了……"


1997年,刘松以优异的成 绩考入了徐悲鸿美校。为了帮助这个身有残疾却聪明刻苦的学生追求他的艺术梦想,美校免去了他大部分的学费。懂事的刘松非常珍惜上学的机会,他每天黎明即 起"恶补"英语,夜深人静还在自学专业课。因为手部肌肉无力,他写字作画要比别人慢许多,但他从没因此落下功课,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。严重的体力透支终于 向他发出了危险的信号:开始是他怕上厕所会给同学添麻烦,长时间憋尿使肾脏不堪重负,造成肾功能减退,后来又查出他的肺功能只相当于同龄人的一半……


在妈妈苦口婆心的劝解下,这个学期刘松退学了,但他并没有懈怠,现在他除了每天用器械抻筋10小时,刘松还在自学中学语文、人体结构等课程。他说:"疾病的确带给我别人没有的痛苦,但也逼着我进行了别人不曾有过的思考。现在退学只是暂时的休整,总有一天我会站起来!"

北京晚报   记者杨威 通讯员 史占清


网站导航